QC大赛银奖团队:自主研发提质增效,打造制造新篇章

经过层层选拔,加特可广州第二生产部团队一路过关斩将,从全球各据点派出的10支参赛小组中脱颖而出,荣获FY22年度加特可全社QC大赛银奖。在过往的加特可全社QC大赛中,第二生产部取得了“三银三铜”的好成绩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优秀的团队,了解QC大赛获奖背后的故事。

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

迎难而上,不惧挑战

来自湖南湘潭的90后周易是入职加特可广州11年的老员工了,目前他担任第二生产部指导员,在日常的工作中,他和团队始终在思考如何不断提升生产效率,提质增效。

在他看来,“NTC专利产品零件价格昂贵,一直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。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简单,国内现地化的厂家目前仍无法做出相应治具,技术层面需要突破不小的难题。但是,第二生产部这支年轻的团队并没有因此怯步,而是立志一定要解决这个课题。

从确立课题以来,一直有两个方面的难点困扰着团队:一个是如何提升零件的使用工时,同时削减费用;二是,如何准确把握夹具力的裂化情况,对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,从而对零件的更换时间进行准确把控。

专业理论的支撑,大量的实践经验是解决课题的基础,但一路上,仍有数不清的难关需要攻克。“没有困难的工作,只有迎难而上的勇气。”正是在这样想法的激励下,周易和团队成员从未想过放弃,埋头钻研课题。


通力协作,攻坚克难

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是无限的。在技术部门、保全部门、检查部门的跨部门合作下,第二生产部团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做支撑,不断摸索与改善,100%自主发明了创新型检具,成功获得了提质增效的改善效果。

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自主研发检具?周易介绍道,新型检具的发明能准确把握力的裂化情况,对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,零件的更换时间就会更精确,从而满足有效使用时间。“作为NTC的专利产品,相关零件的价格相对较高,整体按周期更换,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。现在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,根据使用情况可以维持在两年左右才进行更换,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。”

对于检具的自主发明过程,周易仍记忆犹新,“检具的自主发明是在技术部门的主导下,我们全力配合。根据现场的实际经验与数据,跟厂家不断进行磨合。前后花费了1个月的时间,最终做出检具的模型。如果从有想法开始算起,到检具制作做出来用了大半年的时间。”

通过技术、保全、检查、生产制造等相关部门跨部门的通力协作,来自不同部门的20多个同事共同努力,在完美解决课题的同时成功进行了100%自主研发创造,并以公司名义申请并取得了国家专利。


反复磨合,自信发表

技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,如何展现课题,进行完美的发表也是重要的一环。整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,不仅要在部门内对整个QC流程进行反复梳理、确认,让整个案例的逻辑更为严谨,又要跟同声翻译进行配合。

为此,作为发表人的周易花了两个多星期提前准备,做了许多笔记,哪一段需要停顿,哪一段要注意音调,哪一段容易念错,都标注了出来。利用日常工作的午休时间,他不停地练习,对稿子烂熟于心。他有时也会拉着其他同事们和上司进行排练。想到这段经历,周易感慨道:“我们是第三个出场,看着台上已发表的同事都那么优秀,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和紧张。当我站在发表台上的时候,想到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,所有不安的心情瞬间变得舒畅了,顺利把想说的课题表达出来。”


是成功,亦是成长

天道酬勤,第二生产部主导的课题在加特可广州社内QC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,在中国区域也是第一名,也在加特可全球QC大赛中获得了银奖。在周易看来,是否得奖对团队的小伙伴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收获与成长了许多。

确保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各自擅长的岗位各司其职,得到团队效率的最大化,比如对数据敏感的同事进行数据收集,动手能力强的同事进行实际操作。“作为指导员,我更注重我们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。我会发现各位组员的性格特点、专业优势,有计划地进行训练,让团队成员得到提升,满足生产岗位的要求。”让大家在擅长的位置充分发挥所长的同时,对现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、设备运作的原理原则、设备专业知识、思考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得到质的提升,对跨部门协作的理解也更加深刻,这才是QC大赛最有意义的部分。

“你可以不成功,但你不能不成长。”年轻的第二生产部团队成员在领导和上司的指引下,敏捷行动,不断努力,为加特可广州美好的明天添砖加瓦。


top